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Bell’s palsy)的治療選擇。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大約有三成的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在發病後六個月仍可能留有持續性後遺症,例如麻痺、面部肌肉收縮或面部痙攣等[1]。及早採用針灸治療可以減輕後遺症的嚴重程度,降低持續性後遺症的風險[2]。然而,每個人對針灸治療的接受程度各有不同。您可以與醫療人員討論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和想法,決定是否接受針灸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如有任何疑問,請隨時向醫療人員尋求協助。

適用對象 / 適用狀況

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排除因感染引起的繼發性面癱、腫瘤侵犯顳骨、出血傾向或其他不適合針灸治療的感染或全身性疾病。

疾病或健康議題簡介

顏面神經是人體十二對腦神經中的第七對,負責控制臉部肌肉的神經之一。它主要掌管表情肌肉的動作,如閉眼、皺眉、抿嘴、微笑等,並調控眼淚和口水的分泌。當顏面神經發生麻痺時,臉部肌肉失去單側運動功能,表現為眼睛無法閉合、易流淚、嘴角歪斜、喝水會漏出或流口水、半邊臉麻木無法做表情、吃東西時食物卡在一邊、抬頭紋不明顯或消失、耳後疼痛等。這些臉部症狀使患者不願出門,並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

顏面神經麻痺是一種急性神經損傷,其發展速度很快,通常在發病初期兩天內達到高峰,然後在一週後逐漸穩定,第二至三週開始恢復。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單純皰疹病毒等病毒感染最為常見,發病率大約為每十萬人口1530人。此病常見於3045歲的族群,尤其在工作壓力大、感冒或體弱之際容易發生。即使痊癒後,約有10%的患者會復發,復發時間不定,多因疲累、熬夜等原因引起。儘管大多數患者會康復,但有2030%的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包括面容改變、心理影響和臉部疼痛。在罕見情況下(少於1%),它還可能導致雙側顏面神經癱瘓。

在沒有任何治療的情況下,症狀較輕微的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大多數(94%)在發作10天後病情能獲得改善並陸續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功能,相較之下完全麻痺型的患者中只有60%能完全恢復[3]。發病後3天之內及早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能增加恢復機率[4]。對於眼睛閉合不完全的患者,必須防止乾燥,應使用人工淚液及晚上戴上眼罩來避免曝露性角膜炎。

醫療選項簡介

1. 針灸:進行局部穴位刺激以疏通經氣,更可採用電針的方式來刺激顏面神經及肌肉以預防肌肉攣縮。

2. 中藥:依據患者證型給予中藥疏風益氣活血等[5],加速神經恢復,調整體質,一般會配合針灸治療來加強療效。

3.  口服類固醇治療:發病初期(兩週內)可短期(約一週)使用口服類固醇。

4.復健治療:(1)熱療及按摩:可促進臉部肌肉之血液循環 (2)電療:電刺激顏面肌肉防止肌肉萎縮 (3)顏面肌肉之運動: 如提眉、皺眉、閉眼、眨眼、噘嘴、吹氣動作、嚼口香 糖等均有助於肌肉活動力之恢復。

您目前比較想要選擇的方式是(可複選):

請透過以下四個步驟來幫助您做決定

步驟一、選項的比較

 

針灸治療

中藥治療

類固醇藥物治療

復健治療

簡介

將針灸針具插入所選穴位,以手法刺激穴位,並將針保留10-15分鐘。

每周三次。

依據患者證型給予口服科學中藥

 

短期(約一周)服用口服類固醇藥物。

 

(1)熱敷或紅內線治療儀

(2)肌肉電刺激

(3)按摩

(4)臉部運動

 

優點

縮短病程,促進局部神經血管的修復,減輕後遺症的發生率。

幫助神經恢復,調整體質。

 

早期使用皮質類固醇可顯著改善顏面神經麻痺患者的預後。

可將612個月不完全恢復的相對風險降低37%,並將完全康復的機率提升11%[6]

 

增加患側臉部的血液循環,刺激麻痺的肌肉以及減緩肌肉萎縮的速度。

 

缺點/風險/副作用

屬於侵入性治療,針灸處疼痛、瘀青。

須較頻繁回診。

 

實證等級較低,多作為輔助性治療。

 

有時效性,須發病初期使用。

短期口服類固醇藥物並無顯著風險,僅有少數個案發現短期失眠、消化不良及高血壓等。

須較頻繁回診。

步驟二、您對於醫療方式的考量

請圈選下列考量項目,0分代表對您完全不在意,5分代表對您非常在意
考量項目
完全 不在意
在意程度
非常在意
備註:如果您非常在意這件事,建議您可以考慮選擇的方案
欲較好的面部功能改善
中西藥物加上復健及針灸
擔心後遺症
中西藥物加上復健及針灸
發病超過兩週
中藥加上復健及針灸
不喜歡吃藥
復健及針灸
害怕針灸
中西藥物及復健
討厭瘀青及疼痛
中西藥物及復健
較無時間頻繁回診
中西藥物
其他:

步驟三、對於上面提供的資訊,您是否已經了解呢?

1. 接受類固醇治療需要服用很久的藥。
2. 接受針灸後,可改善我的生活品質。
3. 早期開始接受治療是很重要的條件。
4. 復健治療需要一段時間。
步驟四、您現在確認好醫療方式了嗎?
我已經確認好想要的治療方式,我決定選擇(可複選):
我目前還無法決定


參考資料:

1. Peitersen E. Bell’s palsy: the spontaneous course of 2,500 peripheral facial nerve palsies of different etiologies. Acta Otolaryngol Suppl. 2002;122(549):4–30.

2. Kwon, H. J., Choi, J. Y., Lee, M. S., Kim, Y. S., Shin, B. C., & Kim, J. I. (2015). Acupuncture for the sequelae of Bell’s pals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rials, 16(1), 1-8.

3.M. May and S. R. Kle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acial nerve palsy,” Otolaryng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vol. 24, no. 3,pp. 613–645, 1991.

4. McCaul JA, Cascarini L, Godden D, Coombes D, Brennan PA, Kerawala CJ. Evidence based management of Bell’s palsy. 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4;52(5):387–91.

5.  徐培倩, 王宏銘, & 賴榮年. (2015). 龍膽瀉肝湯加減合小青龍湯治療產後面癱醫案報告. 中醫藥研究論叢, 18(2), 74-85.

6.Heckmann, J. G., Urban, P. P., Pitz, S., & Guntinas-Lichius, O. (2019).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facial paresis (Bell’s palsy). Deutsches Ärzteblatt International, 116(41), 692.

作者:朱薇年(111/11/24初版)、蔡和熹(113/4/30二版)

出版日期:2024/09/04
更新日期:2024/09/04

完成以上評估後,請繼續填寫病人的出生年月日及E-mail,當您點選確認按鈕後,系統會將此份評估表寄送到您的E-mail中,屆時您可以列印及攜帶此份結果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
性別
常用用語
其他:
代填
姓名
關係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