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流行病學的重大議題,世界衛生組織認定骨質疏鬆症是全球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重要疾病。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是 65 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近期的研究也呈現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全世界第九名。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對所有疾病基本概念,希望本表單可以幫助您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減少骨折的發生。
停經後婦女或是 50 歲以後之男性,經雙能量 X 光吸收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檢查發現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 BMD) T 值(T-score)小於或等於-2.5。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 1994 公佈成年人骨質疏鬆症的定義為『一種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而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惡化的結果將導致骨骼脆弱,並使骨折的危險性明顯增高』。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骨質疏鬆症已是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其後果是發生各部位之骨折,而其中尤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為嚴重。依據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指出50歲以上男女骨鬆症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從1999-2001年的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顯示台灣地區50歲以上成人骨質疏鬆症診斷治療比率約為男性1.63%,女性11.35%,顯然低估於實際狀況。 對女性而言,這種風險高於乳癌、卵巢癌和子宮癌風險的總和。對於男性而言,這種風險高於前列腺癌的風險。 一旦骨折便會嚴重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降低生活自理能力,進而增加死亡率。依健康保險署紀錄,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在2009年骨折後一年內之死亡率,女性為 11.2%(同年標準死亡率2.8%)、男性為 18%(同年標準死亡率3.6%)。顯示髖部骨折帶來的死亡風險極高,甚至不亞於癌症。死因則以失能後長期臥床引發之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褥瘡)為主。 發生過一次骨質疏鬆骨折後,若缺乏適當的治療,約50%患者將會再發生第二次骨折,每次骨折之後,再出現新骨折的風險呈指數形式增高。
選項
考量
選擇性雌激素接受體調節劑
(藥品名稱:Raloxifene)
雙磷酸鹽類
(藥品名稱:Alendronate)
RANKL單株抗體
(藥品名稱:Denosumab)
副甲狀腺素
(藥品名稱:teriparatide)
使用頻率
每1天
每7天
每6個月
使用方式
自行口服
到院皮下注射
自行皮下注射
脊椎骨折風險(RR)
59%
57%
32%
27%
髖部骨折風險
91%
61%
56%
64%
禁忌症
男性 深部靜脈血栓病史 肝功能不良
低血鈣症 慢性腎功能不全(Cr>1.6)
低血鈣症
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高血鈣症 骨肉瘤病史 轉移性骨腫瘤
常見副作用(>1%)
熱潮紅 腿部痙攣
胃酸逆流 食道炎 胃炎 胃潰瘍
骨骼肌肉疼痛 皮疹
噁心 消化不良 關節痛 腿抽筋 頭昏 暈眩
特殊副作用(<1%)或警語
深部靜脈栓塞及肺栓塞
低血鈣症 食道狹窄穿孔 皮疹 下顎骨壞死 非典型股骨骨折
低血鈣症 感染 皮疹 下顎骨壞死 非典型股骨骨折
不建議使用超過2年
出版日期:2019年8月10日 更新日期:2019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