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我們體內分解、代謝、儲存營養及解毒的器官,我們吃的食物、藥物甚至是毒物,經由腸胃道的吸收分解,再送到肝臟加以處理,最後藉由尿液或膽汁排出體外。肝臟亦可製造免疫物質及凝血因子。當健康的肝臟受到肝炎病毒、過度喝酒、脂肪堆積的傷害,可能導致發炎、纖維化,甚至進一步使肝細胞變性產生肝癌。
早期肝癌一般指三顆腫瘤以下、小於或等於三公分,有機會以手術切除或電燒治療治癒的肝臟腫瘤。
1.民國107年台灣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位居第一,而肝和肝內膽管癌位列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名,是國人健康的重要威脅。 2.在台灣,肝癌主要的危險因子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正常的肝臟可因上述原因造成慢性發炎,接著可能演變為纖維化、肝硬化,最終形成肝癌。有許多病人被診斷出來為肝癌的時候都已經屬於末期,預後情況不佳;如果肝癌的高危險族群都能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可大幅提升治癒的機會。 3.肝癌的症狀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及生長的位置,在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因為腫瘤較小的時候,多半不會影響肝功能,也不會對鄰近的器官造成壓迫,所以病人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但隨著病情的進展,就可能會出現右上腹不適、下肢水腫、腹水、黃疸、吐血、發燒、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症狀。 4.要確立肝癌的診斷,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將可疑的病灶切片或開刀取出化驗,但因此法具侵襲性且風險較高,目前多以影像學檢查並配合胎兒蛋白加以診斷,需要靠穿刺切片來確立診斷的機會並不多。
手術切除
手術切除需在開刀房切除肝腫瘤及部分肝臟,病人需在插管、全身麻醉下接受手術,術後需密集監控恢復狀況,會在腹部留下數公分的傷口。
射頻燒灼術
電燒治療在超音波室進行,藉由超音波導引,將電燒探針經皮膚穿過肝臟,到達腫瘤所在的位置進行燒灼,會留下針孔般大小的傷口。
選項
考量
適應症
一般用在單一腫瘤且沒有血管侵犯;適合肝功能良好且能負荷手術者。
適用於小於5公分的腫瘤,最好是小於3公分的腫瘤。腫瘤附近若有大血管、大膽管、橫膈膜或腸子就不太適合。
成功率
除非手術中止,否則應為100%
80-100%
五年存活率
70-87%,稍高
60-82%,稍低
風險和併發症
併發症發生率約為15%;死亡率約為2-3%
併發症發生率約為5%;死亡率小於2‰
住院天數
大約10天
大約3天
優點
復發率低
傷口小、不用開刀、治療時間短、併發症發生率低、住院天數短
缺點
傷口大、恢復及住院天數長、併發症發生率高
復發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