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您有出現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的症狀,像是肩部的持續性疼痛(尤其在夜間疼痛得更是厲害,以至於影響到睡眠)、隨肩關節的活動而使疼痛加劇、肩膀手臂的活動度也會受限制(尤其是手臂從前面側面都舉不高,甚至摸不到自己的頭髮和後背),嚴重影響到您的日常生活功能。
本表單將幫助您在復健一段時間後,如果想要接受針灸治療來改善活動靈活度,請您跟著我們的步驟,一步步探索自己的需求及在意的事情,希望能幫助您做出選擇。
適用對象 / 適用狀況
經醫師診斷為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且復健治療一段時間自覺沒有效果或進步變慢之病人。
疾病或健康議題簡介
五十肩因常發生在40-60歲左右的中年人而得名,其中以影響女性較男性多,早期主要症狀是肩部疼痛。發生原因可分為:
(一)原發性:大部分原因不明,找不出有全身性或局部肩膀的問題所引起,卻出現不自覺的或自發性肩關節疼痛或活動度受限。
(二)續發性:先有相關因子,而後才發生疼痛及活動度喪失,這些相關因素包括局部長時間不活動、局部外傷、中風或腦外傷的無力側、頸椎間盤病變、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胸腔手術、乳癌手術、心肌梗塞、心理因素等。
因為五十肩,肩膀受影響的活動方向多是前伸、後伸、外旋等,而外展、內旋、內收的動作比較能夠做得到。
當您在做復健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復健運動或關節鬆動術可以減少疼痛跟增加活動角度,醫師也許會建議使用雷射治療或是類固醇注射,被動式活動、深層熱敷跟超音波治療對於疼痛也有不錯的效果,肩關節的活動度往往是最後難以突破的關卡。
因此,有些復健醫師或治療師可能會建議病人選擇加入針灸治療來突破復健後期的效果,因為國外的期刊也有類似的建議。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o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treatment of frozen shoulder/adhesive capsu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Review]; Jain TK; Sharma NK.; J Back Musculoskeletal Rehabil. 27(3):247-73, 2014.
醫療選項簡介
中醫針灸治療
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針灸治療對五十肩的療效,證明針炙之療效,針灸治療五十肩多取穴在肩井、天宗、秉風、俞穴、肩貞、肩髃、肩髎穴及三角肌區和肩胛區部位,也有取條口透承山、手三里、肩點、列缺、合谷、偏歷、條口透承山、曲池。取患側穴,行針得氣,疏通肩部同經脈之經氣,使氣血通暢,用提插捻轉瀉之,之後抬舉患肢,各穴得氣後接電針機,留針15~20分,肩髎疏經經氣,風池祛風除經,走而不守,統治上肢諸疾,兩穴主潤宗筋、通利筋脈;也有利用針刺中平穴來改善冷凍肩的肩部疼痛及手臂上舉的程度(1);針刺條口透承山穴改善五十肩,來自於肩胛胸廓關節活動度增加,而非病灶點盂肱關節上,因針刺同時手臂短暫的麻醉,降低了上舉的疼痛感,並解除肩部肌肉的緊縮(2)。在持續做復健的病人身上,同時加上電針刺激,治療6-9週後,
分別在1個月後、3個月後、6個月後追蹤,發現針刺的確有持續改善活動角度的明顯效果(3)。
1.顏素美:針刺中平穴對五十肩(凝肩)的療效評估,北市中醫會刊,1996;1(1):26-33。
2.陳潮宗:定量評估針刺條口透承山治療冷凍肩後其關節活動度變化,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編號GICMS-272:56-57。
3.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merged with rehabilitation for frozen shoulder syndrome: 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sham-acupuncture controlled study; Lo MY, Wu CH, Luh JJ, Wang TG, Fu LC, Lin JG, Lai JS;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 Taiwan yi zhi, 2020, 119(1 Pt 1), 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