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黃斑部病變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視力喪失的原因,但經過眼球內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類固醇類)或雷射的治療,可以改善視力或減緩惡化的症狀。面對不同選擇有治療時程、效果、副作用、費用等考量,請您透過本表單思考自己的期待與考量,做出最適合您的選擇。
適用對象/適用狀況
糖尿病人出現視力模糊,且診斷具有黃斑部水腫病變者。
疾病介紹
1. 為何會發生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病變?
長期血糖上升會引起視網膜的血管病變,造成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部水腫,稱為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病變,會造成視力障礙。
2.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病變有哪些症狀?
病人看東西時會有物體扭曲、顏色變淡、變暗等現象,當症狀輕微或單眼發病,並不易察覺,若眼睛未接受適當治療會產生明顯視力受損(視力表惡化三行),受損機率依次:一年約為10%、二年20%、三年30%,嚴重時會造成失明。
醫療選項介紹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病變主要的治療方式有:
1. 眼球內注射(有兩類藥物)
(1) 抗新生血管藥物:
透過減少微血管的滲漏,阻斷眼內血管的新生作用,來治療黃斑部病變水腫以改善視力,方法為每月眼內注射1針,第一年注射次數較多(平均約8針),之後逐年遞減,三年內約12針。效果可減緩視力惡化,2年後視力表檢查平均可進步2行3-5。
(2) 類固醇類:
類固醇可抑制發炎細胞激素的分泌,改善黃斑部水腫。第一年注射3針,三年內共計3-5針。效果為3年後視力表檢查進步約1行6。
2. 雷射:
可治療黃斑部水腫,減緩視力惡化。但雷射後視網膜產生結疤,治療同時也會造成部分網膜細胞受損7。
不論接受何種治療,都需持續追蹤血糖、視力及眼底檢查。
血糖控制非常重要,糖化血色素若能控制在7.0%以下,每年僅2%病人視力惡化。除了定期就診,也建議使用簡易視力表或阿姆斯勒方格(Amsler grid)進行自我追蹤。